考研選擇院校是你決定考研的第一步。全國院校太多,有“C9” ,“985,211”,“雙一流大學”,“34所自劃線”,“211”等各種院校稱呼。所以有一些同學都不知道這些稱號的含義,小編整理了“小白考研擇校,帶你了解學校稱號”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C9”
九校聯盟(C9),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2009年10月啟動,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9所高校。
九校聯盟形式類似于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澳大利亞八校集團等,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聯盟成立后展開了多項實質性活動,如互派交換生、開展暑期夏令營等。
分別為: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34所自劃線”
“34 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簡稱“34所”。
國家出臺這個政策的目的是給予這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有更多的優勢,能夠讓學校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有更大的自主權。學校根據報考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分數線,學校確定后上報教育部備案就可以了。
“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會高于國家線,也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個別專業會低于國家線。
具體院校有:
北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遼寧: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湖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湖南: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廣東: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四川: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其他省份: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
3、“985”
1998 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此,教育部決定開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并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的講話時間(1998年5月)命名為:“985工程”。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劃線高校,這就意味著“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劃線的高校,而是按照國家線來劃定其復試分數線。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因為自劃線一般都要遠高于國家線,“34所”的競爭更大一些,因此有不少考生既需要報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競爭沒有那么大,于是便會把目標瞄向這5所高校。
這5所不太一樣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4、“雙一流大學”
雙一流大學建設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一流大學建設重在大學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重在大學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
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雙一流大學的院線名單:985所有院校,加上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
5、“211”
“211” 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
“211”誕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開始醞釀,醞釀過程經過國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國務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討論最終定型,1994年開始啟動預審,1996年確定第一批名單,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不再新增學校。
需要注意的是,“985”高校全部都是“211”高校。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小白考研擇校,帶你了解學校稱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考研資訊,點擊“擇校擇專業”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