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力理論
1.智力因素說
(1 )獨立因素說。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認為人的能力是由許多獨立的成分或因素構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沒有關系的,能力的發展只是單個能力的發展。缺點:成績相關證明能力并不是完全獨立的
(2)二因素說。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提出能力由兩種因素組成,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完成任何一種作業時,都有兩種因素的共同參加。強調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區別,把他們絕對對立起來,而沒有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缺點:強調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區別,把他們絕對對立起來,而沒有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關系。
(3)多元智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能力由七種因素組成。如: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每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這些系統可以互相作用產生外顯的智力行為。
2.智力結構理論
(1),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模型。吉爾福特認為智力可以區分為三個緯度,即內容、操作和產品。由于這三個緯度的結合以多種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論上區分為556=150種。
(2),能力的層次結構理論。英國心理學家卓南繼承斯皮爾曼的二因素說提出能力層次結構理論。認為能力的結構是按層次排列的。像生物分類學的分類系統那樣設想能力的結構。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這種理論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個過程,他由不同的階段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決策過程組織起來的。
1,智力三元論。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智力由三個方面構成:(1)智力的內在成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的三種過程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其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2)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系––智力經驗亞理論:智力包括兩種能力:處理新任務新環境要求的能力信息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3)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情景亞理論:智利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統稱情景智力他由不同的階段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決策過程組織起來的。
2,智力PASS模型。PASS指“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層認知系統和四種認知過程。其中注意系統是整個系統的基礎。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能力(3)”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