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成測驗
經過和項目分析,對各個題目的性能已有可靠的資料作為評價的根據,下一步就可以選出性能優良的題目加以適當的編排,組合成測驗。
(一)項目的選擇
在選擇項目時,不但要考慮項目分析所提供的資料,還要考慮測驗的目的、性質與功能。好的題目,就是只測定所需要的特征,并能對該特征加以有效區分的難度合適的題目。首先是要測定所需要的特征,如果我們想測定語言推理能力,就不要包括主要測量閱讀能力或算術知識的項目。題目性能好壞是相對的,不同的測驗對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說來,題目的區分度越高越好,這是選擇題目的一條重要標準。特別是對于選拔測驗,此條尤為重要。但有時根據需要也可以保留個別鑒別力不高的題目。如在學科成就測驗中有些內容十分重要,即使區分度低一些,也要包括在內。
選擇題目的另一個指標是難度.難度多大合適并無一個絕對標準,而要根據測驗目的來確定。有的要求難一些,有的則要求容易一些,有的可不考慮難度,就是同一張試卷,題目難度也可以不同,只要整個測驗的平均難度符合測驗要求即可。
根據題目分析資料選出的題目,還要與測驗計劃(雙向細目表)再次對照,看看在材料內容以及所測量的認知技能上的比率是否與計劃相符,必要時須加以適當調整。此外題目的數量還必須適合于所限定的時間。
(二)項目的編排
項目選出之后,必須根據測驗的目的與性質,并考慮受試者作答時的心理反應方式,加以合理安排。
在測驗開頭應該有一,兩個十分容易的題目,以使受測者熟悉作答程序,解除緊張情緒,建立信心,進入測驗情境。對試題的總的編排原則是要由易到難。這樣可避免受測者在難題上耽擱時間太多,而影響對后面問題的解答。在測驗后可有少數難度較大的題目,以測出受測者的高水平。
下面是兩種常見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進式
此種方式是將整個測驗按試題材料的性質歸為若干分測驗,在同一分測驗的試題,則依其難度由易到難排列。
2.混合螺旋式
此種方式是先將各類試題依難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層次,再將不同性質的試題予以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難度則漸次升進。此種排列的優點是,受試者對各類試題循序作答,從而維持作答的興趣。
(三)編造復本
為增加實際的效用,一種測驗至少要有等值的兩份,份數越多,使用起來愈便利。例如,我們要用測驗來考察一班學生在一學期中的進步,必須測量兩次,一次在開學初,一次在學期末,兩次結果的差別代表一學期中成績的提高。如果測驗只有一份,用兩次就難免有練習的影響,不能完全代表進步的數量。要是這個測驗有好幾份替換使用,就可以免掉這種困難。
測驗的各份復本必須等值,所謂等值需符合下列幾個條件:
1.各份測驗測量的是同一種心理特性。
2.各份測驗具有相同的內容和形式。
3.各份測驗的題目不應有重復的地方。
4.各份測驗題目數量相等,并且有大體相同的難度和區分度。
5.各份測驗的分數分布(平均數和差異度)大致相等。
只要有足夠數量的題目,編造復本的手續是很簡單的。先將所有合用的題目按難度排列,其次序為1、2、3、4、5、6、……如果要分成兩個等值的測驗本,可采用下面的分法。
A本:1、4、5、8、9、12、13、16、17、20、……
B本:2、3、6、7、10、11、14、15、18、19、……
如果要分成三個等值的測驗本,可用采下的分法:
A本:1、6、7、12、13、18、19、24、……
B本:2、5、8、11、14、17、20、23、……
C本:3、4、9、10、15、16、21、22、……
采用上面的分法可使復本之間在難度上基本相等,從而獲得大體相同的分數分布。復本編好后,應該再試測一次,以決定各份究竟是否等值。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心理測量之心理測驗的編制(4)”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