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表象
1.表象的含義
表象-指當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2.表象的特征
表象的特征:直觀性——表象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 概括性——表象表征事物的大體輪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 可操作性——人們可以早頭腦中對表象進行操作(心理旋轉)
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1)表象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礎,并有利于對事物進行概括的認識;(2)表象促進問題的解決。
3.表象的種類(新增)
表象的種類:
(1)、根據表象產生的通道可分為: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嗅覺表象,味覺表象,觸覺表象,動覺表象如體育活動的動作,等等。(2)、根據表象創造性程度不同可分為:知覺表象,感知事物時在頭腦中留下的形象;記憶表象是指在記憶中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想象表象是指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這些形象可能是人們從未感知過的,或者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3)、根據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為:個別表象,或單一表象:是反映某一具體客體的形象。一般表象:反映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表象。
4.表象理論(新增)
(1)空間框架理論觀點、證據
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間框架模型。該模型強調,在我們的思維過程中,某些空間方向(如上下)特別突出。突出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原因是,上下維度與地心引力相關,而地心引力對我們所知覺的世界,有著不對稱的影響。而前后、左右兩個維度都不具備這種性質。另一個原因是,上和下非常容易區分開。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維度是前后維度。判斷相對較快,盡管不如判斷上下維度那樣快。最不突出的維度是左右維度,常難以區分。我們偶爾地會混淆左邊和右邊。
(2)、認知地圖是人們編碼和簡化空間環境安排方式的一種心理裝置,是人對空間環境的一種內部表征。認知地圖能夠表征空間環境中的距離、形狀和方向。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思維(6)”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