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測量屬于哪一種水平的測量
一個標準化測驗除了有一系列測題外,還有一個或幾個標定得很好的量表,每個量表是一組符號或一組數量,用來描寫所測量的特性的擁有程度。這些量表是屬于哪一級水平呢?
一般說來,心理測量是在次序量表上進行的。因為對于人的智力、性格、興趣、態度等來說,絕對零點是難以確定的。有人從智力發展曲線推定出智力的、絕對零點是在出生前三個月,亦即受孕后六個月,這個時期恰恰相當于胎兒開始活動,中樞神經系統開始控制肌肉運動這樣一個成熟的時期。但此說尚未得到普遍承認。即便在某一學科的考試中得了零分,也不能認為被試在此學科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為零。而且,在心理測量中,相等單位是很難獲得的,例如,假定一個測驗包含50個個難度不同的題目,每題1分,我們能否說10分和15分的差別與45分和50分的差別相等?表面看來,都是5分之差,似乎是相等的,但仔細考慮一下就會發現,45—50之差比10—15之差要大些,因為從45分提高到50分,要求再答對5個較難的題目,而從10分提高到1—5分卻只要求再做對5個相對容易的題目。所以此量表實際上并沒有相等間隔或單位。
雖然心理現象適合在次序量表上進行測量,但大多數心理學家喜歡把測驗成績表現在等距量表上。盡管目前在心理測驗中還無法直接制定出等距量表,但可以采用統計方法把測驗分數轉換到一個有相等單位的量表上,通常的轉換方法是轉換成標準分數。即把次序量表轉變成以標準差為單位的等距量表。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心理測量的性質與功能(5)”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