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Effect),也有譯“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
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教育效應的實驗。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給一個實驗員說:“這一群老鼠是屬于特別聰明的一類,請你來訓練”;他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告訴他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
一段時間后,羅森塔爾教授對這兩群老鼠進行測試,測試的方法是老鼠穿越迷宮,結果發現,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聰明才智得多,都先跑出去了。
其實,羅森塔爾教授對這兩群老鼠的分組是隨機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聰明。
當實驗員認為這群老鼠特別聰明時,他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個實驗員用對待笨老鼠的辦法訓練,也就把老鼠訓練成了不聰明的老鼠。
羅森塔爾教授立刻把這個實驗擴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和雅各布森(A.L.Jacobson)教授帶著一個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的小學,對校長和教師說明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潛力”的測驗。
她們在6個年級的18個班里隨機地抽取了部分學生,然后把名單提供給任課老師,并鄭重地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中最有發展潛能的學生,并再三囑托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長期觀察。
8個月后,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和智力表現上均有明顯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師生關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現象被稱為“期望效應”,后來人們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典故,稱這種現象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啟示:
首先,期望要合情合理。合理就是要符合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的需要,符合時代的潮流,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心理學七大實驗之期待效應”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