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動機觀
在古斯里看來,既然一切行為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反應,那么行為原因的唯一解釋便是刺激。所以,動機就是刺激。通過過去的聯系引起持久行為的持久刺激是人們做出指向于過去成功動作的原因。動機作為一種刺激,是機體內部的刺激,能激起機體行為的動力。動機的重要性表現在它提供維持性刺激,并且傾向于將一系列行為綜合起來,直至機體達到目標。目標一旦達到,維持性刺激物得以消除,因而相應的活動也就終止了。
[評價]
1、古斯里以較少的實驗、較多的經驗事實和操作主義的術語表現出很強的內在一致性,簡明、扼要是他的理論的最大特色;
2、古斯里堅持早期行為主義的基本立場,又克服了他們的不足,他關心整體的活動,而不是具體的動作,說明他的理論更加靈活而不刻板,為新行為主義的流行做出了貢獻;
3、古斯里的接近聯想行為主義對學習心理學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理論除了被廣泛地用于學習行為控制和一般學習行為控制之外,還被用于相關學習的研究;
4、古斯里的理論也因為過于簡單而遭受批評和懷疑。人們懷疑,以一種簡單得幾乎無懈可擊的理論來解釋一切學習現象是否具有足夠的現實性;
5、具有一般行為主義者將人的心理等同于動物心理的通病。
斯金納(1904-1990)
激進的行為主義者。“心理學只探索實驗框架下相關變量的函數關系,甚至對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性也不必斷言”。
主要貢獻:
①他漫長的學術生涯給心理學以持續、長期的影響;
②他堅持行為的實驗分析方法發展了一套理解動物和人類行為的操作主義體系。
主要觀點:
△斯金納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直接描述行為的科學。
△反應等于刺激的函數:R=f(s),但過去形成的條件(A)會改變R與S之間的函數關系,所以R=f(s)可以改寫為R=f(S,A)。
△行為原理:操作性條件作用。
(一)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斯金納將有機體的行為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①前者指由特定的、可觀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為(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
②后者指在沒有任何能觀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機體行為。
應答性行為比較被動,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為代表著有機體對環境的主動適應,由行為的結果所控制。人類的行為大多數都是操作性行為。
認為華生僅以經典式條件作用來說明一切機體行為,過于簡單。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心理學基礎復習記憶知識點(9)”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