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為主義(1930——1960左右)
新行為主義產生的原因:
①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孔德、斯賓塞、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義的影響
③行為主義自身發展的需要
④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
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聯想行為主義
主要觀點:
條件作用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礎,而刺激與反應的接近則是條件作用發生的普遍原則。因此,刺激—反應接近的條件作用原理足以說明人類的學習行為。
(一)研究對象——心理學應該研究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二)學習律
1、 學習定律:接近條件作用。他認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是因為刺激與反應的接近(同時性條件作用)。
2、兩條附律:
①一個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應配合時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聯系力量,即“一次嘗試即建立聯系”;
②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形成聯結,一組刺激與一組反應形成聯結,而一組刺激發生時所聯系的最終動作(最接近動作)將會在這組刺激再次出現時發生。
(三)練習觀
練習的效果表現在反應與眾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聯系,而對于反應與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聯系來說,一次接近就足夠了。
(四)遺忘(消退)
古斯里認為,遺忘是因為缺乏重復,導致刺激反應的聯結的減弱,是已有的線索不能喚起先前出現過的反應。
(五)強化觀
假設有這樣一條行為鏈,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即最終行為)—獎賞,在這里,獎賞總是在最終行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護最終行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與其他的行為或反應形成新的聯結,從而抑制已有的最終行為。
1、獎賞是安排在某一反應之后,使受獎賞之前的刺激—反應的聯結沒有機會受到破壞以至形成新的、不必要的聯結;
2、懲罰則是在原有的刺激—反應之后,安排一個厭惡性刺激,此厭惡性刺激所激起的反應使得有機體逃脫原有的刺激情境。
以上是小編整理“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心理學基礎復習記憶知識點(8)”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信息盡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