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傳媒大學綜合基礎(新聞傳播學類)考研試題
專業詞語解釋(一題6分,共30分)
楚辭
活字印刷
沈從文
義和團運動
福樓拜
填空題(一空1分,共20分)
1、根據下面三段文字寫出相關成語
①漢·劉向《說苑·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答案: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②宋·蘇軾《謝宣召入學士院狀》:“圣旨召臣入院充學士,承旨使,星下獨生蓬蓽之光華。”(蓬蓽生輝)
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身無長物)
2、下面有關高風亮節的名言寫出其作者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處: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處: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處:屈原《楚辭·漁父》)
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處:諸葛亮《誡子書》)
關于古代文體發展脈絡:(這題太長,后來翻《文史要覽》對的!) 最早的文體,是與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歌謠。早起文學的另一重要類型是神話。現存的中國古代神話,主要保存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幾部不同類型的著作中。作為中國最早書面記載的甲骨卜辭,可視為中國散文的雛形。漢代時文學的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的時代。出現了漢賦。從南宋晉末宋初開始,詩壇上相繼出現了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派和易沈約為代表的“永明體”詩歌和以宮廷文人為創作主體的“宮體詩”。 答案:歌謠(或古謠諺),神話傳說,甲骨卜辭,漢賦(或辭賦、大賦),山水派,永明體(這個太冷門了……)
我國古代出了統一的封建王朝外還有幾個較長的分裂時期,包括:始于魏國代漢的三國時期,由前秦和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的十六國時期,南朝是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這四個在南方前后相繼的的總稱,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后在中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五個朝代和十個割據政權的合稱。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結晶,其中北半球日照最長的一天是“夏至”,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是“大暑”,開始凝結露水的日子是“白露”。
簡答題(一題10分,共30分)
簡述賦這一文體的特點及發展流變
簡述古代歷史的主要體裁形式
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過程及成就其歷史影響
閱讀題(20分) 報任安書(節選)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填空(每空1分,共三分)
文中的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相當于現在的信,提到的仲尼是孔子,《呂覽》是指《呂氏春秋》。
寫出文中繁體字對應的現在標準寫法(每空1分,共3分)
滅-滅 鬱-郁 竊-竊
寫出下列詞語的解釋
①倜儻:才能卓異 ②厄:困厄、困苦危難 ③慍色:怨怒時的臉色 ④償:補償(注:解釋均來自《文史要覽》)
根據上文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200字(10分)
政論文寫作(50分)
題目:對干部讀書現狀的思考 (題目也可自擬) 字數要求:1200字左右,超過1400字或少于800字適當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