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國聞報》
2.轅門抄
3.“三社四邊協定”
4.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
5.中央通訊社
二、簡答題(每題l0分,共30分)
1.簡述普利策的辦報特色。
2.試析近代外報的社會功能。
3.試析《新青年》雜志的批孔運動。
三、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
1.論述現代新聞自由觀。
2.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對中國新聞教育及新聞學研究的貢獻。
四、分析題(每題25分,共50分)
1.梁啟超提出,考量報刊“良否”有四條標準: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確而速。請結合我國報業實際,談談你對此問題的看法。
2.就下列材料,發表你的觀點。
《洛杉磯時報》2007年l2月4日發表了有關“中國國家電視臺英語頻道首位非華人新聞主播”、新西蘭人Edwin Maher的長篇報道Westerner Edwin Maher reads government' news' for Beijing TV.He ignores those who call him a sellout。同日,《今日美國報》的網絡版上出現了一篇推薦該報道的文章,標題是:China's mouthpiece has a Kiwi accent
Maher曾在澳洲的電視臺工作多年,《洛杉磯時報》的報道稱:“Maher于2003年進入電視臺(央視),因為電視臺想要引入西方人的面孔,甩掉自己是政府喉舌的形象”,強調“他是在共產主義中國念新聞”。文中說:Maher每天向全世界萬千觀眾播報四次新聞,批評者認為Maher根本不算記者,而是一個對政府唯唯諾諾的無恥小人,他給所有西方記者丟了臉。報道引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教授Neil Henry的批評,說Maher到中國播新聞,其實就是“在他們(中國)的新聞操作中添點兩方新聞可信性的氣味,這很膚淺”,稱Maher是一個“宣傳份子”。該校新聞學高級講師Joan Bieder說:“大多數美國人都會認為他是個叛徒”。他們用“新聞叛徒”、“喉舌”等來描述Maher。報道還引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Orville Schell的觀點,認為Maher正在從事的,并非西方意義上的新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