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延續了去年的五道題的題量。第一個是公民新聞,沒記錯的話是07年真題的原題重現,再一次證明了過去的題還可能再考的經典定律,所以重視以前的真題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復習中也注意到了,所以還好有點儲備。這個題的背景可能是2010年中國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曾經的公民新聞運動有可能在中國重現。微薄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讓公眾感受到了公民新聞對社會和媒介環境的改變,這題出的也很應景。
第二題是文化帝國主義,這題貌似又是原題重現,07年的。郭老的教程上最后幾章寫得很清楚。也是考前突擊的,因為覺得這題話題太老套了,結果還是這樣。
第三題《萬國公報》更是悲劇。因為根本就把它忽略了,中新史讓俺無比糾結,背吧好多內容并且每年出題不多,可不背一旦出題就是睜眼瞎,不知道其他兄弟姐妹有沒這感覺。那些好好看中新史的童鞋應該穩拿吧。
第四題是默多克。知道一點,寫了好多。《世界新聞傳播史》這部分內容也不很集中,需要總結。世新史看了重點的幾個章節,如果出了去年“世界互聯網發展歷程”那樣的宏觀題,菜是絕對的。
最后一個是微內容。看到這題俺笑了,這重復的也太快了吧,幸好考前把傳經最后喻的論文集看了幾遍在讀了幾篇論文,算是應付過去了。名詞解釋五道題把中新史,世新史,新聞理論,傳播和傳經都照顧到了,可見全面復習的多重要。
問答題四道,中新史和新聞理論各一道,傳播學兩道。
第一題法制和法治的區別是陳近幾年的重點,也是十講的內容。2010年關于記者和新聞官司的事件特別多,這題恰恰是這些問題癥結的關鍵所在。
第二題是人際網絡在創新擴散理論中的作用。考察一個著名的效果理論。創新擴散是08年的名詞解釋,這里選取了該理論的一個界面進行考察,郭老書中沒有,需要自己補充。海龍果的書中有對這個理論的詳細闡釋。考前做了個小專題,算是有備無患。
第三題是1949年前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今年是中國廣播誕生70周年,在考前估計會考就仔細整理了下。考研沒電視看,聽廣播是個不錯的選擇,中國之聲在12月做了一系列的專題報道,對答題也有點幫助。
最后一題是區別cctv;bbc和太陽報組織目標的比較。傳播學的內容,郭老書中有詳細闡釋,算是沒跳出范圍。感覺宣傳目標,商業目標,公共性和公益性在很多題中都能用,各位有沒這感覺,呵呵。問答題整體上偏重于傳播學,而且只看郭老書的內容似乎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最后是兩道大論述是今年學界熱點。胡專門考察了新院,不出道關于他的題目似乎也說不過去,加之陳今年寫了好幾篇論述“新聞傳播規律”的文章,算是個明顯的苗頭吧。第一題是胡錦濤在人民大學講話“信息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和特點”,新聞傳播有何特點,加以論述。可寫的角度比較多,被催的是按時間不夠用了,草草寫了點了事。第二題是影響受眾使用媒介的因素,很開放的題目。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手段的多樣,傳播效果的豐富使得影響受眾媒介使用的因素日漸增多,如何在分眾化,小眾化和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抓取手中的關注點,爭奪購買力是媒體競爭力的關鍵和核心。這個題就是想考察考生能否通過分析諸多影響因素來給中國未來媒體發展給出自己的路徑。總之大論述的題目難度不大,但是時間問題似乎影響了包括我周圍同學在內的好多考生的答題,可見合理分配時間在考試中是多重要。
專業二是新聞實務。除去材料外,似乎也只把去年的策劃案變成了今年深度報道而已,其他的改動都不大。材料給的是《讓子彈飛》,很新,但是個人覺得答題好像和你看過電影與否沒有多大的關系。當然寫評論可選的角度也很多,不知所云的寫了一大通。以前聽人說專業二就像不考似的,考前給的時間也不多。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根本沒有死記硬背的內容,全靠平時的積累,所以個人覺得最后的成績可能和自己預估的分數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