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準備考研的同學,是否還不是很清楚都該搜集什么資料?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除教材外,考研都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一、必備資料
1.真題
做真題可以讓我們清楚地感知目標院校的出題風格以及復習重點,例如是主觀題為主還是客觀題為主,課本的哪些章節哪些知識點經常出題,只有把這些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保持一個正確的航向。
2.內部資料
有的院校會有一些內部資料,例如該校教師為本科生出的練習題,期中期末考題等。如果又恰逢這些學校考題的重復率又很高,那這些資料就必須收入囊中。即使最后考不到原題,我們也能從這些老師的習題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提升自己的水平。
二、可有可無的資料
購買這些資料有利有弊,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備考時間,就可以選擇購買。比如有一年或一年多的時間,但是如果時間緊張的話,就要果斷放棄這些資料。
這里所說的是筆記(總結知識點和錯題的)。不可否認的是,筆記對我們的知識儲備是有幫助的,如果時間充足,是可以購買的,結合前輩們的知識總結出自己的筆記。但如果時間緊張,我們還是把看前輩筆記的時間用來看書做題,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前輩們的筆記是自己的知識盲點和重點總結。我們在借鑒的時候還是要有所保留,盡量結合自身總結自己的筆記。
三、不必買的資料
這里所說的不必買的資料主要指的是二手書籍。
因為并沒有經驗,所以我們一開始復習往往會抓不住重點,即使學校給了參考書單,我們很多時候也是不知道重難點和考試側重點的。因此,很多同學會選擇購買前輩們勾選的重點專業課書記。
其實大家對于考點的敏感性來自于大量題目的磨練以及知識的不斷累積??上攵?,那些被熒光筆勾出在前輩眼里自動放大的重點,對于初次翻看課本的同學來說可能并不能引起相應的重視。
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同學們要理性購買二手書籍,不要給自己的備考增加負擔,從容上陣,把時間放在最需要重視的資料上。如果時間和經濟允許,也可以參加網絡課程,以課件和隨課附贈干貨的形式來獲取最新版復習資料。
我們有很多種渠道可以獲得這些資料,比如學校官網、舊書店、QQ群、貼吧等,同學們在收到資料的時候要注意檢查印刷質量和頁碼,確保自己買的資料沒有錯誤,不影響使用。如果有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和賣家溝通,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搜書名出版社的官網找電話咨詢。
更多考研資訊,可以關注“研線網”。
更多考研資訊,可以關注“研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