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天天臨近,同學們復習之余也要關注院校的動態。本文小編為大家帶來寧夏地區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動態。
7月2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與清華大學在銀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雙方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深化合作、互利發展。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會見來寧夏自治區開展助推寧夏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行活動的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一行,并見證簽約。
石泰峰對邱勇一行來寧夏表示歡迎,對清華大學長期以來給予寧夏的大力支持和真誠幫助表示感謝,并介紹了寧夏區情、全區工業發展及科技創新情況。他說,清華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2013年與自治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在高等教育、學術研究、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和干部培養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寧夏是欠發達地區,發展空間大、后勁足,希望清華大學在科技創新、戰略咨詢、項目合作、人才培養、選調生選派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幫助寧夏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邱勇表示,時隔9年再來寧夏,看到寧夏的變化很大,感觸很深。清華大學將聚焦清華所能、寧夏所需,認真落實好協議內容,深度參與寧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開展合作,助力寧夏高質量發展。
簽約儀式上,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張超超與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互惠雙贏、擴大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戰略決策咨詢、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人才合作與交流、產業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清華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一、戰略決策咨詢
充分發揮清華大學知名專家、學者的智力作用,適時組織專家調研,開展專題研究,為科學制定寧夏回族自治區重大政策、規劃、制度提供重要決策參考。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聘請清華大學相關學科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為顧問,服務于寧夏的經濟社會發展。
二、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
1、加強科研合作。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清華大學建立“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科技合作。充分發揮清華大學科技創新優勢,立足寧夏回族自治區特色資源和產業發展,清華大學就重點項目和技術難題組織院士、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與自治區有關單位、市(縣、區)進行聯合攻關,共同支持爭取國家支持,承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共同建立清華大學——寧夏銀川水聯網數字治水聯合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平臺,全面推動寧夏科技進步。
2、加快成果轉化。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清華大學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會商機制,根據需要及時開展會商,研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交流溝通機制。
三、深化人才、教育合作交流
1、支持引進清華大學人才。寧夏支持清華大學高層次人才通過多種方式到寧夏工作,引進清華大學青年干部到寧夏黨政部門、院校、企業掛職任職,支持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通過定向選調、單位招聘等方式到寧夏就業發展。清華大學支持寧夏高層次人才引進活動。
2、支持清華大學人才在寧夏實習實踐。寧夏支持清華大學在區內重點地區、重點園區和有關單位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礎。相應地區和單位為學生實習實踐創造良好條件。
3、依托清華大學優秀師資力量為寧夏培育人才。清華大學每年為寧夏培訓一定數量的公共管理、經濟管理、教育文化、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黨政干部人才、企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清華大學支持寧夏相關領域優秀人才來校進修。
4、發揮清華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助力寧夏教育質量提升。清華大學加強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有關高校合作交流,助力提升其建設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能力。發揮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平臺和資源優勢,引進清華“學堂在線”等優質在線教育資源,助力提升寧夏教育水平和教育素質。清華大學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爭取適當擴大在寧夏招生規模。
四、產業合作
1、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合作。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和相關重點企業與清華大學在現代煤化工工藝技術改進升級、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產品研發以及循環經濟建設、烯烴產業發展、氫能產業發展等資源環境技術關鍵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具體在煤制油技術升級與油品改造、氫能產業鏈前沿技術上進行聯合開發,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占領行業制高點。
2、加強產學研對接。雙方定期舉行重要科技成果和產學研合作專場對接、交流和發布活動。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重點企業共同建設科研項目產業化實踐基地,推進技術產業化項目落地。將適合寧夏發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科技成果在寧夏轉化。優先將煤化工產業鏈延伸、聚合物新材料等項目研究成果與寧東基地重點企業對接,在寧夏形成產業優勢。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考研資訊盡在考研動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