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銀川1月30日電 寧夏特殊氣候與環境所種植的高端產品正逐漸被全國認可,優質高端蔬菜正逐漸為大城市高凈值人群所喜愛,供港蔬菜的暢銷就是一個實例。“‘小寧夏,大蔬菜’是可行的,但是“‘大蔬菜’需要‘大推廣和大應用’,需要大量推廣研究人員的辛勤勞動和知識儲備。”為解決這一人才短缺問題,在寧夏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寧夏瓜果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寧夏中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錫鴻建議,應實行寧夏優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帶研究生體制,彌補人才虧空。
馮錫鴻說,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作為農業科研的自治區和市縣隊伍,就是堅定不移地落實中央要求,實施人才強農、科技興農戰略,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質改革,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扎實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農村發展供給強大支撐。
馮錫鴻表示,目前寧夏大學農學院和全國其他農大的研究生一樣在教授那里獲得的都是單一縱深理論課題,偏重于理論積淀和挖掘,但是與生產應用和推廣脫節。大家蜂擁而至卻而不能應用,使得培養出的人才與生產需求和社會發展脫節。而寧夏優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如呂鴻軍、將學勤、楊志強等,也有如遲永偉、張桂芳等優秀專家。他們技術全面、能力強,但卻因各種會議和行政工作,以及重復的一般性技術工作耗費了很多精力,使他們自身的獨門絕技和技術創新缺少系統總結及擴大傳承與應用。
馮錫鴻說,為了促進寧夏農業快速發展,把寧夏小省變為蔬菜大省,蔬菜強省,包括讓釀酒、葡萄基地快速發展。讓寧夏德才兼備的優秀推廣研究員每年帶一到兩名研究生勢在必行。為此,馮錫鴻建議:
一、以寧夏自治區園藝推廣站和科技廳近期批準的寧夏瓜菜協同創新中心為主,形成兩個平臺,與寧夏大學農學院聯合招收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其中基礎課程在寧夏大學農學院完成,相關論文跟隨推廣研究員導師在田間大地完成;由兩個平臺與寧夏大學課題組共同商定管理和考核辦法。
二、根據寧夏黨委和政府對農業提出的發展戰略方向補足制約寧夏農業科技發展的短板,確定實用性、安全性研究題目。
三、近年來,寧夏大學農學院和國內其他農業院校一樣,由于農業推廣與應用專業的研究生與其他研究生錄取分數線相同,畢業后不好分配,報農業推廣與應用專業的研究生寥寥無幾。建議降低相關專業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尤其要優先招收有兩年相關實踐經驗的本科畢業生(如同MBA錄取)。
四、今后對寧夏農業推廣與應用相關專業的優秀研究生優先錄用,充實一線應用和推廣人員素質和水平,理論運用于實踐。
五、設立相關項目科研經費,資金到人,保障師生全力以赴教學工作,并做到以成果為導向,以論文為落腳點,最大化的推動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六、由于研究員相當多的精力忙于事務性和行政工作,在研究生未能及時分配工作時,建立以縣農技推廣中心為主的“碩士后”工作站,可以以課題形式申請經費做導師的推廣助理,幫助導師進行理論總結、推廣總結、教訓總結;同時給導師提供國際國內最新科研信息,在“碩士后”工作站,碩士自身可以踩在巨人肩膀上,創造有個人特色的成果。在“碩士后”工作2-3年后,大部分人才可成為準專家,可享受優先進入相關事業單位。
七、建立保障機制,形成優秀農業技術推廣員帶研究生的支撐體系,完善帶、學工作的監督與獎勵機制,以寧夏大學農學院聯合兩個中心定期自評考核,對于所帶研究生培養質量較高,成績突出,評價較好的優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給予獎勵,可適當增加其所帶研究生名額。(實習生 哈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