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入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階級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和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人民性和發展性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辯學真理。新時代仍然要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發展規律
1.世界多樣性和物質統一性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理論意義。物質的根本屬性和物質運動存在形式。實踐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區分和統一的基礎。人與自然的關系。(刪除)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其意義。
2.事物的聯系和發展
聯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聯系與運動、變化、發展。發展的實質。事物發展的過程性。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 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關系。 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規律。
3.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法是偉大的認識工具,矛盾分析方(新增一 個方字)法是根本的認識方法。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學習唯物辯證法,不斷 增強思維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唯物辯證法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三)實踐與認識及其發展規律
1.認識與實踐
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征和(新增)基本結構。實踐形式的多樣性。實踐在認識活動中的決定作用。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本質的 不同回答。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點。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及其規律?
2.真理與價值
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價值及其基本特征。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
3.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辯證關系。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及其辯證關系。從必然走向自由。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與自然的關系。(新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重要意義。
生產力的含義和基本要素。科學技術是生產國中的重要因素。生存關系的含義和內容。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善的規律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國家的起源和實質。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善的規律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 社會形態的內涵。
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社會基本矛盾和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會主要矛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階級和階級斗爭和產生的本質。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階級分析方法。社 會革命的實質和作用。
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確把握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唯物史觀考究歷史創造者的原則。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變化為)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路線(變化)。
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辯證地理解和評價個人的歷史作用。正確評價無產階級領袖。
(五)資本主義和本質及規律
1.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價值規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為基 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演進和更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含義和本質。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剩余價值的實質。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 分及其意義。剩余價值率。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源泉和后果。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資本循環及其職能形式。產業資本運動的基本前提條件。資本周轉及其速度。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及實現條件。
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平均利潤的形成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進步 作用和局限性。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形成及其本質。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六)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
1.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本質及壟斷組織。壟斷與競爭。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及其后果。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的壟斷組織。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實質。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影響。
2.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的矛盾與沖突。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七)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
1.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局限性。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勝利與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在蘇聯一國的實踐。社會主義發展到多 個國家。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2.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及其主要內容。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3.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
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原因。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開拓前進。
(八)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1.展望未來共產主義新社會
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論原則。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2.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實現共產主義是長期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