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要求
財政學研究和闡述財政運行一般規律和基本理論。學習財政學對于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策調整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系統考核,考察學生對財政學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所學理論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衡量學生為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所做的必要知識儲備。
二、考核評價目標
1、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結構,對財政學科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2、掌握財政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財政學的基本原理和學科方法,了解財政學科的發展前沿。
3、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掌握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財政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現實財政問題。
4、掌握運用從經濟業務實踐中探索財政稅收一般規律和理論概括的思維方法。
三、考核內容
本課程考核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理解和掌握財政基本原理和基礎,認識國家財政和公共財政的概念、財政的職能;第二部分理解財政收支的基本運行原理,各項收支形式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第三部分了解財政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預算、國家預算管理體制、財政平衡及財政政策等。具體包括:
第一章 財政概念和財政職能
第一節 政府與市場
第二節 財政概念
第三節 財政職能
第二章 財政支出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公告物品的提供、生產和定價
第二節 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評價
第三節 財政法制化、民主化和財政監督
第四節 財政支出的規模和結構分析
第三章 社會消費性支出——購買性支出之一
第一節 社會消費性支出的性質
第二節 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
第三節 文教科文支出
第四章 財政投資性支出——購買性支出之二
第一節 財政投資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第二節 基礎設施投資
第三節 財政投融資制度
第五章 轉移性支出
第一節 社會保障支出
第二節 財政補貼
第三節 政府采購
第六章 財政收入原理
第一節 財政收入的分類和結構分析
第二節 財政收入的規模分析
第七章 稅收
第一節 稅收原理
第二節 稅收的經濟效應
第三節 稅收制度
第四節 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理論和實踐
第八章 國債和國債市場
第一節 國債原理
第二節 國債的經濟效應和政策功能
第三節 債務負擔率和債務依從度
第四節 國債市場及其功能
第五節 政府直接債務和或有負債
第九章 國家預算和國家預算管理體制
第一節 國家預算概述
第二節 我國國家預算制度建設
第三節 預算管理體制和分稅制
第十章 財政平衡和財政赤字
第一節 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
第二節 財政赤字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第三節 運用IS-LM模型分析財政赤字的經濟效應
第十一章 財政平衡和財政赤字
第一節 財政概述
第二節 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
第三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第四節 我國財政政策實踐
第十二章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問題
第一節 國際稅收
第二節 關稅
第三節 出口退稅
第四節 外債
第五節 開放經濟條件的財政貨幣政策配合
四、參考書目
1、《財政學》,陳共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