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綱是規定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相應科目的考試范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今天,研線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大綱:哈爾濱理工大學012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自命題科目大綱及參考書目”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2馬克思主義學院初試自命題科目大綱
012馬克思主義學院 咨詢電話: 0451-86392482, 陶老師 |
616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828自然辯證法概論 |
|
61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82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16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參考書目: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3版),陳先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考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掌握狀況,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認識社會現象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2.考試要求
完整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準確地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形成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特別是能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當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
二、試卷結構與分值
1.考試時間
3小時
2.試卷結構
概念題 30分
簡答題 60分
論述題 6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
2.哲學的基本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哲學變革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二)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物質范疇及其存在形式
2.社會的物質性
3.物質與意識
4.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三)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1.實踐內涵及其主客體關系
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3.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四)聯系和發展
1.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2.唯物辯證法的五對范疇
3.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五)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1.實踐與認識
2.認識的本質和過程及認識運動的規律
3.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六)價值的本質和特征
1.價值的一般問題
2.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3.價值評價與價值觀
4.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
(七)社會的本質和結構
1.社會生活的本質
2.生產力的一般問題
3.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
(八)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1.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3.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九)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1.社會形態的發展
2.人的本質與人性
3.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
《61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3版),陳先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考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掌握狀況,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認識社會現象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2.考試要求
完整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準確地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形成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特別是能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當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
二、試卷結構與分值
1.考試時間
3小時
2.試卷結構
概念題 30分
簡答題 60分
論述題 6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
2.哲學的基本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哲學變革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二)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物質范疇及其存在形式
2.社會的物質性
3.物質與意識
4.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三)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1.實踐內涵及其主客體關系
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3.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四)聯系和發展
1.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2.唯物辯證法的五對范疇
3.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五)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1.實踐與認識
2.認識的本質和過程及認識運動的規律
3.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六)價值的本質和特征
1.價值的一般問題
2.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3.價值評價與價值觀
4.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
(七)社會的本質和結構
1.社會生活的本質
2.生產力的一般問題
3.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
(八)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1.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3.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九)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1.社會形態的發展
2.人的本質與人性
3.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
《61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參考書目: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年版,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等專業的必考科目,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對專業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概念體系.現實應對等方面的了解,以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專業型的人才。
2.考試要求
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能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概念、理論、體系、目標;能把基本理論同深刻理解黨的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方針政策結合起來,同增強分析和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具有對一些現象.事件所蘊含的基本原理進行正確分析的能力,能準確判斷所列現象反映的基本原理;具有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能對社會現實、社會現象進行原理分析指導。
二、試卷結構與分值
1.考試時間
3小時
2.試卷結構
試卷由三部分組成,滿分150分
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材料題3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問題
2.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3.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1.認識與實踐
2.真理與價值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3.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六)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七)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2.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3.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2.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828自然辯證法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年版,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等專業的必考科目,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對專業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概念體系.現實應對等方面的了解,以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專業型的人才。
2.考試要求
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能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概念、理論、體系、目標;能把基本理論同深刻理解黨的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方針政策結合起來,同增強分析和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具有對一些現象.事件所蘊含的基本原理進行正確分析的能力,能準確判斷所列現象反映的基本原理;具有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能對社會現實、社會現象進行原理分析指導。
二、試卷結構與分值
1.考試時間
3小時
2.試卷結構
試卷由三部分組成,滿分150分
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材料題3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問題
2.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3.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1.認識與實踐
2.真理與價值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3.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六)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七)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2.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3.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2.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828自然辯證法概論》
參考書目:
《自然辯證法概論》黃順基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 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通過自然辯證法概論科目的考試,考察學生是否了解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自然辯證法和中國現代化的關系,是否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形成與發展狀況;并圍繞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探討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明確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及其差異,特別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問題、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等,并掌握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問題。
2.考試要求
自然辯證法概論科目的考試要求掌握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形成和發展;掌握科學與科學方法論;掌握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掌握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關系,特別是科學技術對中國現代化的作用。
二、 試卷結構
(一) 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 30分
簡答題 60分
論述題 60分
(二) 考試時間
3小時
三、考試范圍
(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1. 古代自然科學和樸素辯證法的自然觀
2.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3. 19世紀自然科學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4.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
5. 生態自然觀確立的現實根據與科學基礎
6. 生態自然觀和可持續發展
(二) 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
1. 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2. 科學認識的提出、獲取和形成過程
3. 科學理論的創立
4. 科學理論的評價和檢驗
5. 科學理論的發展
(三) 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
1. 技術的本質和結構
2. 技術認識和技術方法
3. 技術價值和技術社會觀
4. 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
(四) 科學技術與社會
1. 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
2. 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
3. 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4. 科學技術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問題
《82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參考書目: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對本課程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考試要求
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層次清楚、有理有據、合乎邏輯地表述。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范疇和基本理論。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結合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以及黨的重大方針政策,認識和分析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及分值
1.考試時間
180分鐘
2.試卷結構
試題由三部分組成:滿分150分鐘。其中,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材料題3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
2.毛澤東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三)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六)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1.社會主義的本質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
(七)社會主義本改革開放理論
1.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3.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4.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九)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1.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及其實踐
(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
1.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的形成依據
2.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
3.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4.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1.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2.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自然辯證法概論》黃順基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 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通過自然辯證法概論科目的考試,考察學生是否了解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自然辯證法和中國現代化的關系,是否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形成與發展狀況;并圍繞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探討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明確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及其差異,特別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問題、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等,并掌握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問題。
2.考試要求
自然辯證法概論科目的考試要求掌握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形成和發展;掌握科學與科學方法論;掌握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掌握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關系,特別是科學技術對中國現代化的作用。
二、 試卷結構
(一) 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 30分
簡答題 60分
論述題 60分
(二) 考試時間
3小時
三、考試范圍
(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1. 古代自然科學和樸素辯證法的自然觀
2.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3. 19世紀自然科學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4.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
5. 生態自然觀確立的現實根據與科學基礎
6. 生態自然觀和可持續發展
(二) 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
1. 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2. 科學認識的提出、獲取和形成過程
3. 科學理論的創立
4. 科學理論的評價和檢驗
5. 科學理論的發展
(三) 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
1. 技術的本質和結構
2. 技術認識和技術方法
3. 技術價值和技術社會觀
4. 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
(四) 科學技術與社會
1. 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
2. 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
3. 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4. 科學技術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問題
《82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參考書目: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1.考試目的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對本課程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考試要求
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層次清楚、有理有據、合乎邏輯地表述。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范疇和基本理論。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結合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以及黨的重大方針政策,認識和分析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及分值
1.考試時間
180分鐘
2.試卷結構
試題由三部分組成:滿分150分鐘。其中,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材料題30分
三、考試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
2.毛澤東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三)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六)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1.社會主義的本質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
(七)社會主義本改革開放理論
1.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3.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4.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九)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1.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及其實踐
(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
1.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的形成依據
2.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
3.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4.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1.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2.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