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名稱:傳播學概論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傳播學基礎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運用傳播學相關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與批判性思維。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簡答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3、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1、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1] 傳播的定義與特點
考試內容:
對“傳播”全方位的理解,包括傳播的定義與特點;“共通意義空間”的內涵。
考試要求:
(1)了解傳播與信息的關系。
(2)準確把握傳播的定義。
(3)理解傳播的特點。
(4)理解“共通意義空間”對傳播的影響。
[2]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以及傳播與社會的關系
考試內容: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傳播與社會的關系。
考試要求:
(1)理解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2)把握傳播學研究的意義。
(3)傳播障礙與傳播隔閡的內涵。
(4)了解傳播學與中國的社會發展的關系。
2、人類傳播的符號和意義
[1] 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考試內容:
符號的定義;信號與象征符;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符號的基本功能。
考試要求:
(1)掌握符號的定義。
(2)了解信號與象征符的區別與共性。
(3)理解符號的基本功能。
(4)了解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的分類與功能。
[2] 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考試內容:
符號意義的分類;傳播過程中的意義;傳播語境的內涵。
考試要求:
(1)了解符號意義的分類。
(2)理解傳播過程中的意義。
(3)理解傳播語境的內涵。
[3] 象征性社會互動
考試內容:
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象征性文化與現代社會。
考試要求:
(1)了解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的關系。
(2)理解象征性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3、人類傳播發展史與傳播模式
[1] 人類傳播的歷史與發展
考試內容:
人類傳播經歷的階段;信息社會的內涵與特點;媒介融合的概念與趨勢;媒介的進化與社會發展。
考試要求:
(1)了解人類傳播經歷的階段。
(2)掌握信息社會的內涵與特點。
(3)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與趨勢。
(4)理解媒介進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5)理解傳播媒介的產業化發展。
[2]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考試內容:
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傳播過程的循環與互動模式。
考試要求:
(1)了解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2)理解傳播過程的兩種直線模式內涵及其意義。
(3)把握傳播過程的循環與互動模式類型、內涵及其意義。
(4)理解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地位。
(5)理解大眾傳播中反饋的特性。
4、人內傳播、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
[1]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考試內容:
人內傳播的定義;人際傳播的定義與特點;“主我與客我”理論;“鏡中我”。
考試要求:
(1)掌握人內傳播的定義。
(2)了解人際傳播的定義與特點。
(3)理解“主我與客我”理論。
(4)了解“鏡中我”的內涵。
(5)了解“自我互動”理論的內涵。
[2] 大眾傳播
考試內容:
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功能;擬態環境的內涵;“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現象。
考試要求:
(1)了解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功能。
(2)理解擬態環境的內涵。
(3)理解大眾傳播的負功能。
(4)試論現代社會中“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現象。
5、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1] 媒介技術與媒介組織
考試內容:
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的含義;把關人理論;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評價;“地球村”的含義;傳播媒介社會影響的決定因素。
考試要求:
(1)掌握“地球村”的含義。
(2)掌握“把關人”理論。
(3)理解并評析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4)理解傳播媒介社會影響的決定因素。
[2]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考試內容:
自由主義理論的內涵;社會責任論的內涵;民主參與論的內涵;傳播制度的內涵;媒介控制的內涵;報刊的四種理論。
考試要求:
(1)了解自由主義理論的內涵、產生背景與評價。
(2)理解社會責任論的內涵、原則及其意義。
(3)理解民主參與論的內涵。
(4)傳播制度的內涵;媒介控制的內涵。
(5)扼要評述報刊的四種理論。
6、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1] 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考試內容:
IPP指數的含義;受眾的概念及劃分;“受眾即市場”觀點;受眾的權利。
考試要求:
(1)掌握IPP指數的含義。
(2)了解受眾的概念及劃分。
(3)理解“受眾即市場”觀點的內涵及其評價。
(4)了解受眾的權利。
[2] “使用與滿足”理論
考試內容:
“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選擇性接觸假說。
考試要求:
(1)把握“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內涵及其評價。
(2)理解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
(3)理解選擇性接觸假說。
7、傳播效果研究
[1] 微觀傳播效果研究
考試內容:
傳播效果的定義;傳播效果研究的脈絡;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幾種傳播技巧;意見領袖的概念與特征;“子彈論”的傳播效果觀及其評價;影響傳播效果的受眾心理因素;休眠效果;兩級傳播。
考試要求:
(1)掌握傳播效果的定義。
(2)了解傳播效果研究的發展脈絡。
(3)理解傳播主體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4)了解幾種主要傳播技巧。
(5)把握意見領袖的概念、特征與功能。
(6)“子彈論”的傳播效果觀及其評價。
(7)了解影響傳播效果的受眾心理因素。
(8)理解休眠效果的內涵。
(9)理解兩級傳播的內涵。
[2] 宏觀傳播效果研究
考試內容:
議程設置理論;培養理論;沉默的螺旋理論;知識溝(信息溝)理論;上限效果理論;新聞框架。
考試要求:
(1)了解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內容與主要特點。
(2)理解培養理論的主要觀點。
(3)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基本內容與主要特點。
(4)理解知識溝(信息溝)理論的基本內容與主要特點。
(5)理解上限效果理論的基本觀點。
(6)理解新聞框架的主要觀點。
原文標題:湖南理工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原文鏈接:http://xk.hnist.cn/info/1040/5971.htm
以上是“2021MJC考試大綱:湖南理工學院2021新傳專碩(MJC)同等學力人員加試《傳播學概論》考試大綱”的全部內容,有需要趕緊記下來!考研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