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成都市人社局公開發布《2016年成都市人才資源狀況報告》(成都人才藍皮書)和《成都市人才開發指引(2017)》(成都人才白皮書)。藍皮書中提及,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7903元、研究生(含博士、碩士)平均月薪14423元。
成都人才藍皮書包括人才大數據、分類數據、供需狀況、建設情況、編制說明等內容。該藍皮書稱,截至2016年底,成都地區人才總量460.76萬人,人才總量比上一年增長32.18萬人,增幅8.55%。
白皮書則聚焦重點人才和緊缺人才等,主要內容包含重點人才招引目錄、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和重點領域(行業)行業人才開發目錄等。
研究生平均月薪14423元
根據上述藍皮書,截至2016年底,成都地區人才總量460.7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5.32萬人,占比將近一半。
藍皮書稱,成都地區2016年底前共有兩院院士3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1人,1人為“雙院士”。而根據剛剛公布的新晉院士名單,四川地區增加了5名,其中兩名身在成都。
上述藍皮書還稱,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持證工作半年以上的外國人才3023人,近5年留學回國人員約1.6萬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69人,省“千人計劃”專家672人,創辦的企業超過4000家,總投資1000余億元。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單位所處產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金融、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
據悉,2017年以來,成都在人才引進方面動作頻頻,“成都產業新政50條”“成都人才新政12條”等相繼落地,專門推出針對性較強的《鼓勵引進外國人才實施辦法》,更有“憑本科畢業證落戶”、在海外設立人才工作站、加大力度吸引優秀留學生留蓉等政策。
人才供需狀況方面,上述藍皮書顯示,從各行業人才需求崗位數看,2016年IT互聯網和通信行業占23.3%,連續兩年排名首位。當然,這一現象與成都近年來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相關。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指數,成都排名全國第六,在北、深、廣、上、杭之后。
該藍皮書引起較大熱議的內容是“薪酬水平”——藍皮書稱,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7903元,研究生(含博士、碩士)平均月薪14423元,專科生平均月薪為5556元。該藍皮書介紹,薪酬水平調查數據來源于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產業“缺人”
同成都人才藍皮書一起發布的白皮書中列出了7類成都正重點招引的人才類型,包括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高級人才、創客人才、基礎人才,以及民間優才。
其中,國際頂尖人才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兩院院士、國家“萬人計劃”杰出人才人選等;國家級領軍人才包括國家“萬人計劃”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選、國家“千人計劃”人選等;地方級領軍人才包括四川省“千人計劃”人選;“成都人才計劃”人選;全國技術能手等。
此外,成都人才白皮書詳細披露了成都市的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開發目錄,以及重點領域(行業)人才開發目錄。目錄中標注了相應的人才緊缺狀況、緊缺指數,以及緊缺區域。
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高新產業目前是“市場寵兒”,成都近年來也在相關領域加碼使勁。
新華社2016年3月報道,作為中國西部創新創業高地,成都正積極布局虛擬現實產業。一年后,《四川日報》稱,虛擬現實產業在成都高新區迎來爆發式增長。2017年4月在蓉舉行的發展新經濟研討會透露,成都高新區虛擬現實產業相關企業數逾100家,數量約為去年同期的5倍,約占全國相關企業數的十分之一。
這次成都人社局發布的人才白皮書透露出一個信號——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急需人才補充。在上述人才白皮書中,“虛擬現實”產業中VR/AR開發工程師、3D楗模師、VR內容創意總監等10類人才,僅有三維動畫師緊缺指數為1星,其余均為最高的3星,多為“質量、數量”緊缺。
人工智能產業領域,人工智能架構師、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工程開發師、仿生機器人研發工程師等9類人才緊缺指數均為3星,但主流是“質量緊缺”。
此外,生物工程研發師、精神科醫師、園藝師、新經濟復合型人才等緊缺指數都是三顆星,同樣屬于最緊缺行列。特別是新經濟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區域導向為全市,在數量、質量、供給上均為緊缺,且該類人才不限專業。
在文化行業中,新聞出版、文化工作人員也屬于三顆星緊缺,區域主要在溫江區,主要是質量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