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經歷了2018年考研初試的拼殺,進入了復試。由于復試所考察的內容和考察目標不同,所以同學們要采取不同的復習策略。對于英語的學習,由之前的書面答題變為口語表達。,研線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考研英語復試口語提高篇(四),以供考生參考。
同學有沒有注意到母語為英語的人士如何“喋喋不休”,并且沒有以相同的清晰度說每個音節和單詞?事實上,當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跳過一些單詞,只是有一點殘余輔音。在任何一句話中,重要的單詞或音節都會以一種平穩有節奏的速度強調和說出,就像你在音樂中可以感受到的節奏一樣。其他(較不重要的)音節和單詞之間被擠壓。另外.音節和單詞重音也是很重要的差別之一。
漢語是單音節的,這意味著他們的每個角色基本上都是一個音節。每個音節都受到同樣的關注(壓力相同,時間分配相同),并且每個音節都有自己的音調形狀,給人以愉悅的單曲音色。這樣做的一個結果是,中國學生傾向于小心地發音每個英語音節,擾亂單詞 - 重音模式,給說英語的聽眾帶來不適,并且有時會改變含義引起混亂。例如:DEsert是一個水很少的地方。而deSERT是放棄某人或某個地方的行為。
在英語中,每個單詞由一個或多個音節組成,每個音節可以由元音(V)或輔音和元音(CV)或輔音 - 元音 - 輔音(CVC)序列組成。與中國音節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如果它們以輔音結尾,它只能是/ n /或/ ng /。這會影響中國學生的英語發音,因為他們對以其他輔音結尾的音節感到不適。因此,你會經常聽到學生在輔音后添加一個元音 - 通常是schwa。例如:“起床!”可能會發音為“Get-a up-a!”這樣,會聽起來很不地道。
以上是研線為考生整理的“2018年考研英語復試口語提高篇(四)”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