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件事成為上半年國際政治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事事件,所以在2018年考研中,這一事件有可能在考研政治的國際時政的部分出題考察。這里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吳坤宇老師簡單為大家梳理一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相關的考研知識點。
1、什么是《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與1954年簽署的軍事協定《巴黎協定》要區分開。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
2、《巴黎協定》的內容
《巴黎協定》共有31頁(包括12頁的巴黎氣候協定和19頁的決議),列有29個大條目,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透明度、盤點機制等內容。《巴黎協定》規定,各方將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作為目標,并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努力。2020年后,各國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該協定將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開放簽署,與《京都議定書》一致,至少55個參與國簽署且排放占比超過全球的55%才能讓協定生效。
3、美國為何退出《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非常重要的一項外交政策,然而川普在執政不到半年期間就提出了退出《巴黎協定》。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曾提出氣候變化是一種騙局,是為了讓美國的制造業在國際中失去競爭力,并且認為奧巴馬的能源政策是打壓美國工人和煤炭行業。特朗普表示,美國將開始協商新的條款,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甚至締結新的氣候協定。但條件是,必須“對美國公平”。特朗普抨擊了《巴黎協定》對發達國家每年籌資1000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要求,表示《巴黎協定》通過綠色氣候基金將財富轉移到了其他國家。而為了將美國的經濟增速提升至3%-4%,美國需要一切形式的能源。特朗普隨后又抨擊了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他說在《巴黎協定》的條約之下,印度可以在2020年,把國內的煤炭產量提高一倍。
4、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影響
首先,損害了《巴黎協定》的普遍約束性。《巴黎協定》與《京都議定書》的一個典型的不同就是《巴黎協定》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受到《巴黎協定》的約束,使這種普遍性上升為合法性。美國的退出不僅會使《巴黎協定》的普遍約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更有可能會導致其合法性的降低。
其次,嚴重影響了《巴黎協定》的領導力。《巴黎協定》雖然有普遍約束性,但其中的領導權主要是由美國、中國、歐洲共同承擔,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對《巴黎協定》的領導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逐漸承擔起《巴黎協定》的領導作用,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種機遇和挑戰。
再次,影響美國的公信力以及新能源產業發展。特朗普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會影響到美國的制造業,然而美國的制造業發展是建立在犧牲全球的環境為代價上,勢必會帶來大量的反對的聲音,這對美國的國際公信力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就算美國的制造業發展,忽視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會導致美國在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等產業發展緩慢,難以適應不斷變換的國際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