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學原理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教育學原理變化解析
2018年大綱教育學原理部分較2017年大綱教育學原理部分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三、備考策略
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中比重非常大的部分,同時其主體知識性的內容多為理論性、概念化的描述,會給考生的記憶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新東方在線建議考生要加大在教育學原理上的復習力度。下面是為考生們提出的三個備考策略:
1.準確、全面的掌握基本理論,把握基礎規律
教育學原理研究的是教育中最基本的理論,探究的是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規律,因此考生在復習時要重點識記教育的基本理論,把握住教育的基本規律。在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這些知識下面的相關具體分類內容,同時還要對每一小部分的具體含義進行對比性的記憶,把握其最主要的特點性詞語,這樣的復習思路能夠有效提高考生對于關鍵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縮短考生在選擇題上的答題時間,進而為后面的主觀題贏取寶貴的思考,闡述時間。每年的教育學考研真題中,辨析題和簡答題都會涉及教育學原理的相關知識點,考查的難度不大,但都需要考生對于大綱所規定的內容進行準確、全面的掌握。
2.注意與教育學其他學科進行聯系記憶
教育學原理包含了教育學中多數最基本理論,這一科目涵蓋面廣,與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研究方法相關科目練習緊密。因此,在復習教育學原理的同時,要與這些學科聯系起來一起記憶,使腦中的教育知識成為體系。所以,考生在準備教育學考研的過程中,可以將教育學原理和中外教育史的內容結合起來,穿插復習,一方面避免單一學科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在不同范圍的知識體系中尋找聯系和記憶的便捷途徑。
3.聯系教育現實,理解記憶教育的基本理論
出現在近些年教育學考研真題中與教育學原理相關的論述題,都會以當下的教育評論、教育圖表數據等內容作為材料分析。因此,考生在準備教育學備考的同時,要時時關注教育動態,將課本中的教育理論與當今的教育現實聯系起來,理解記憶相關的教育理論。
綜上,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考生一定要重點把握教育學原理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要聯系教育現實,關注教育動態,爭取做到理解記憶。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考查目標
1.識記與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實驗事實。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3.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理論,解釋有關教育現象,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二、教育心理學變化解析
2018年大綱的教育心理學部分較2017年大綱的教育心理學部分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三、備考策略
1.理解為主,避免死記硬背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對文科的同學可能有些難度。因此在復習教育心理學的時候,應以理解知識點為主,避免死記硬背。新東方在線提醒考生注意識記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和主要的實驗事實,而且,在考研真題,尤其是選擇題中,多數對于教育心理學的考查也以理解為主。比如考生可以通過自行舉例來增進對于概念、理論的理解。
2.系統化和比較化地記憶心理學各個流派的思想,抓住重點
對于教育心理學參考教材中提到的易混淆概念、理論都可以采用系統化和比較化記憶方法,例如關于認知發展理論,有皮亞杰、維果斯基的理論,可以將他們的觀點進行比較記憶。同時,在記憶各個流派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如“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理論”中每個層次的典型階段特點,再比如針對學習動機、問題解決、多元智能理論等熱門話題進行復習之時,就要有所側重,保證與之有關知識點的全面透徹掌握。
3.理論聯系實際,學會運用理論解釋教育現象
教育心理學的難度在于運用其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解釋有關的教育現象和實際問題。然而,這也讓我們的考生能夠在長期的復習準備階段,充分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實用性,從另一方方面來說,還能夠提高考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去分析,多思考,多聯系教育實際,養成分析教育現象的習慣,有助于考場上的發揮。
教育研究方法
一、 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標
1.了解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術語、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進行教育研究選題及研究方案涉及、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夠運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評論教育研究設計、成功及典型案例。
二、 教育研究方法變化解析
2018年大綱的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較2017年大綱的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三、備考策略
1.掌握一定的復習技巧
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中所占比重最小,因此考生應該掌握一定的復習技巧,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教育學研究方法在整個教育學考試中所占分值最少,但從2010年開始考研真題也會在選擇題中出現對教育研究方法考點的考察,而這一環節并不是每位考生都能輕易得分的。大多數考生在本科階段與研究方法相關知識接觸較少,同時在備戰考研過程中,考生對這部分知識并未提起足夠的重視,往往放到臨考前一個月以簡單記憶為主,這就造成考生對該知識板塊相關知識的理解不夠準確、清晰。因此,平時備考要做到對考點的無盲區化復習,考場之上靈活運用答題技巧,唯有此才能保證在客觀題上獲得足夠理想的分數。
2.聯系實際,運用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研究方法和其他學科不同,它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因此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應能夠運用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設計實驗,解決實際的教育問題。同樣,在最近幾年的真題中涉及到教育研究方法的選做題,都會給出考生具體的教育研究情景,考查考生對與教育研究的設計、研究方法的選用等的掌握情況。所以,在復習教育學考研大綱和相關參考書目的同時,考生還可以多瀏覽一些教育類的研究論文,增進自己對于研究方法的熟悉和感知力。
中外教育史
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準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啟示。
二、中外教育史變化解析
2018年大綱中外教育史部分較 2017 年大綱中外教育史部分相比沒有任何變化。
三、備考策略
1.準確、扎實的掌握教育史的知識
對于中外教育史這類歷史性學科的知識,其時間背景、主要人物、重點事件和轉折點及標志性的要素、及其深遠性的歷史影響意義等,皆是考試考查的重點內容。在歷年的教育學考研真題中都有不同題型的考查。因此,新東方在線提醒考生應準確記憶教育史實,避免張冠李戴。
2.學會線索性、對比性的綜合記憶
中外教育史的知識點內容繁雜,需要考生在分別記憶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能夠形成對于背景、線索性的串聯記憶。此外,以往的教育學考研真題中,還出現過中、外教育史相關知識的比較考查。因此,這一現象恰恰提醒考生一定要在扎實基礎知識的情況下,主動將有關聯的內容進行聯系綜合,唯有此才能在真正的考試中有的放矢。
3.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
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只掌握教育的史實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評價教育史實。評價教育史實要全面、客觀,不能太偏激。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還可以聯系當今的教育實際,指出給當今教育改革與發展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