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研友刷題經歷
考過研的都被數學模擬題虐過。當大家復習完數學后,覺得自己數學知識點都掌握了,大部分題型也會得七七八八了,于是想要找套模擬卷練練手,檢測一下自己到底處于何種水平,模擬卷有很多。
?模擬題還是有作用的
模擬題雖然把我們虐的不行,但是它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首先,給我們一巴掌,用現實告訴我們不能驕傲,因為不到考場,我們不知道會遇見什么樣的題型,把我們從飄飄然的狀態拉回現實。
其次,我們做模擬題時,通常比較重視,能夠訓練我們的動手能力,做到心手合一。如果做的模擬卷中設置計算量較大的題目,我們一定要把該拿到手的分數拿到手,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
而且在做題過程被吊打,但同樣也鍛煉我們的控制力。因為在做題時碰到自己不會的很正常,如果發現連續幾個都不會是很影響考試心情的。如果我們處理不好煩躁的情緒,在考場很容易情緒崩潰。
通過考前以考試模式做題,多被打擊幾次,等到到了考場再遇到不會的,也沒有那么慌張了。
?刷模擬題三大誤區
誤區一:練習重量不重質
許多同學為求穩求全,唯恐錯過任何最新的題目,凡是市面上出現的試題都想買回來做上一遍。要知道每年新出的各種科目的練習題起碼有2000多種,要在短短的幾十天里都做完是根本不可能的。
建議同學們適當選擇2-3套模擬題,可優先選擇所看參考書配套的練習題——便于查漏補缺,再選擇名師所出的模考題——便于重組知識點,然后參考最后十多天考研輔導機構或考研專家所出的押題性質資料。
誤區二:時間規劃不科學
有許多同學認為,到了備考階段,練習模擬題應該嚴格按照考試的時間及科目來進行,以便找到臨場的真實感覺并調整好生物鐘,進入百分之百的臨考狀態。例如,許多人很早就開始選擇循環兩天進行一輪模擬考:第一天早上安排政治,下午英語,第二天接著是上午數學(專業課一),下午專業課二。但這樣的練習缺乏“系統性”,犯了復習的大忌。因為這樣的安排只能簡單地對一下答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錯誤;有的同學草草對完一遍答案后,就會糾結于所考分數,容易忽略對所考題型和知識點的進一步總結,然后又為了完成復習計劃匆匆進行下一輪的模擬考,導致一整套題做下來收效甚微,這就陷入了“為練習而練習”的誤區。練習最重要的目的是查漏補缺,側重檢驗知識點,要把錯題和新的解法、新的技巧整理出來。去年曾以354高分進入北大數學系復試的舒冰同學介紹她的復習經驗時說:“我復習每一個科目都是以天作為單位,例如今天一整天連續做2-3套數學習題,然后要花5個小時左右對答案,整理糾錯筆記,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串一遍。明天再換成專業課,以此類推。這樣每一天都能保證每套題目都做出‘味道’,一個科目有階段性的收獲。”
誤區三:糾結分數,忘了總結
同學們做模擬考題,最為關注的往往是模擬考的成績。分數高了容易放松,分數低了就會失落,心情會隨著分數大起大落。一個去年的成功同學的備考經歷:模擬考難度要比正式考試難很多,所以很多同學在11月、12月的模擬考分數都不理想。有一個同學在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后放聲痛哭,甚至說不想去參加考試了。經過研友多次溝通才鼓起勇氣踏入考場,最后數學考了滿分。這種情況每年都會發生。大家要相信,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后,自己在知識基礎、應試技巧、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已經得到提高。做模擬考題的主要目的還是查漏補缺,有不懂的題目高度重視,多花時間攻克。
?該怎么使用模擬題
首先,先跟大家澄清一個道理:模擬題效果不如真題。如果小伙伴們復習的還不是很好,不建議做模擬題的,除了耗費體力擾亂心智以外,沒什么其他效果。
如果自己做的不錯,又需要題庫來訓練,模擬題是不錯的選擇。可以練習兩三套模擬題,還是要以真題為主。
那么,該怎么使用模擬題?
做模擬題時候,尤其是數學模擬題,建議按照考試的規定時間來,比如數學從8:30-11:30,或者9:00-12:00,要保證三個小時的時間去訓練。
因為上帝只給你3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舍棄,千萬不能一直卡在一道題目上半天,因小失大。不會就跳過,要牢牢的把時間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讓那些情緒醞釀開來,
做題的速度決定了你對整場考試的掌控力,是你來主宰考試,還是考試時間把你拖著走。
做過以后,我們認真對答案,不必太過糾結分數多少,通過做模擬題去檢驗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是關鍵。
而且有些題出的本身就比較偏,太多的去鉆研它的含義反而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可以通過看它的解題思路回憶對應的知識點,如果知識點遺忘可以翻看課本進行補充,基礎遠大于有難度的題。
現階段,不是做的題越多越好,是做的越精越好,凡是做過的,都理解透了就能取的不錯的結果。
模擬題僅僅是模擬題,不能完全與真題相提并論。特別是里面的題型、知識點往往偏全、偏難,要拿到高分不太容易。同學們不需背負太多的心理負擔,記住需要查漏補缺的知識點,對于考分則要過后即忘。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9考研數學模擬卷才60 到底哪里出了錯?"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