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不要看課本?
課本我是覺得很有必要把知識點梳理一遍,特別是近些年命題組加強了對書上定理證明的考察,一些重要定理的證明過程也能對證明相關題目的有啟發作用,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看看課本。看課本得弄明白概念和定義的引入,其等價形式有哪些,公式定理怎樣一步步推導證明出來的,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點解決一些常規題目,這些都是現階段應該掌握的。若是自己看書有難度的話,也可以輔助看一些視頻。
2.有沒有必要做課后習題?
數學不是文科,肯定不可能看一遍就真的能夠應用這些知識點,所以為了加強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必要適當的做些簡單點的題目,但不一定非得是課后習題。
3.關于輔導書和習題集和真題的選擇
輔導書:
對于選擇哪本輔導書,我是覺得用市面上主流的都可以,適合自己就行。像我用過的書里面,李正元的注重數學思維,湯家鳳的偏常規,張宇的一些解題思路較新穎,660側重對概念的考察。輔導書我主要用了湯家鳳的《高等數學輔導講義》,李永樂的《線性代數輔導講義》和李正元全書的高數部分。湯老師講義上的題目不算難,里面我感覺不少是早年真題,題型歸納總結的不錯,上手也比較容易,最出彩的是證明題部分。李正元全書就是以前的二李,但是線代換老師了。我只用了他高數部分,編寫的很好,也很全面,特別是一些偏冷門的知識點如形心公式和物理應用等,其他輔導書講得少,但全書講的很細致。有些例題和課后習題也很能鍛煉數學思維,值得反復咀嚼,當然,這與個人領悟能力有關了。這本書如果要用的話,建議認真多看幾遍,可能一遍效果甚微。
線代沒啥好說的,李永樂不愧線代王,用他單獨出版的那本講義就夠了。線代主要是相關無關,線性表出那里難懂點,反復多看幾遍就好了,或者輔以其他老師的視頻,湯家鳳或張宇這部分講的可能更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至于市面上其他大眾輔導書,像李王全書,張宇《高等數學十八講》,陳文燈《復習指南》,毛綱源《常考題型》等等也不錯,但我沒有系統看完過,就不多說了。
習題集:
我做的1800,還有660的高數選擇。1800可能是習題集里偏簡單的,主要是鍛煉計算能力和證明能力,概念部分涉及的少。反之,660算是對概念的考察達到了考研極致,可能會把很多基礎不好的人虐得很慘。也建議大家做題時多積累反例,概念性問題不要想當然,對于模棱兩可的概念最好從定義出發,不要通過手工畫圖用什么觀察法來代替。660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對于數學底子薄弱,連看懂解析都有困難的人,習題集不必強求用這本。
真題:
我用的李正元真題和張宇的真題大全解,張宇的解析有點簡略,李正元的解析 個人覺得會更好一些,但只有15年的。至于做多少年的,取決于你的時間安排,但一般至少15年吧。真題解析里最權威的自然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的《考試分析》,隨每年大綱一起出版,但是只有近三年的解析,有條件可以去圖書館借往年的來看看。
4.答案能看懂但就是自己不會做
說實話,這兩者的差距很大,能看懂只是代表你知道有這么個知識點,離會用它還有不少路要走,這完全要靠自己多做題總結。比如是卡在哪一步了?為什么沒有想到,是方法沒見過還是知識點掌握的不熟悉?最好能夠在旁邊寫上自己的心得。
5.可以用幾本輔導類書籍嗎?
看得多不如看得精,市面上主流的書真的弄透一本足夠了。但是,每本書肯定有講得好的章節,也有講得一般的章節,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另選一本為輔,把學得不好的章節再相互印證看看。
6.零基礎現在開始來不來得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永遠不要覺得現在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