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考研新手,在復習前你是否了解以下的幾件事了呢?建議同學們在考研前要了解這些考研常識,對整年的復習做一個詳細的規劃哦——以下是“2020考研常識:“雙一流”之外的入流高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眾所周知,有42所一流大學入選"雙一流",除了新晉的鄭州大學、云南大學和新疆大學外,全部來自原先的985院校。自"雙一流"大學公布以來,大部分考生都將目光瞄準了雙一流大學。其實除了入榜的高校之外,還有很多非常好的高校值得同學去了解去挖掘。
一、"雙一流"建設大學遺珠榜
北京語言大學:強鄰環伺的無奈
坐落在北京,對于一所高校的發展多半是一件幸事,但對于北京語言大學這樣出身正統、小而精的大學,卻也是一種不幸。
盡管是在周恩來指示下建立,由毛澤東親自題寫校名,盡管擁有對外漢語、應用外語等突出學科,有著很高的生源水準和畢業生質量,但是在名校林立的北京,面對"雙一流"這樣的國家工程,北京語言大學也只好徒喚奈何。
北京電影學院:最有"名"的大學
如果能把畢業校友的名氣累加起來,算作高校的聲譽,那么北京電影學院無疑將是中國之冠--當然隔壁的中央戲劇學院可能會表示不服。
外行人看來,北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話題;可內行人都知道,北影始終在中國的電影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上居于絕對領先學術地位。此次"雙一流大學"工程,北影沒有入圍,在一流學科評選中還敗給了老對手中戲,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燕山大學:蕭瑟秋風今又是
說起燕山大學的名字和所屬地,很多人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但在機械工程領域內,它可算是無人不知。
脫胎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坐落在北方海濱城市秦皇島,擁有一個聽上去很綜合大學的名字--燕山。無論從各個角度看,燕大都挺不錯。但自從錯過了211評選這班車,燕大就日漸式微了。
機械工程作為燕大的強勢學科,卻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乃至于如今門庭冷落。好在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如今落選"雙一流",燕山大學如果再不奮起直追,恐怕就真的淪為籍籍無名的普通院校了。
山西大學:從第一到第一百
沿著時間脈絡逆流而上,公認最早的中國自辦近代大學一共三所:北京的京師大學堂、天津的北洋大學堂和太原的山西大學堂。作為維新的成果,三所學堂在變法失敗后被保留,逐漸發展為今天的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和山西大學。
身為中國高校里輩分最高的三個,北京大學、天津大學都入選了之前的985工程和此次的一流大學,而山西大學早在十幾年前就把全省唯一211的名額拱手送人,本來寄望于此番"雙一流"的逆襲,終究是沒有上榜。
在今天眾多的大學排行榜中,山西大學常常徘徊在全國一百名上下。從第一到第一百,山西大學這一百多年的路,也是以山西為代表的內陸省份在興辦高等教育時的無奈。
浙江工業大學:大樹底下沒地方
說起浙江的高校,浙江大學一家獨大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經過大合并之后,浙江大學順利躋身國內較好大學之列,但造成的惡果也同樣明顯:經濟大省、自古文教興盛的浙江,居然只有浙大這么一所211、985大學,今天也就只有這么一所一流大學。
在浙江,不是浙工大不行,連寧波大學都有一個"力學"學科入選了,以浙工大跟長三角工業的深刻聯系,它的工程技術學科肯定是國內一流的水平。奈何浙工大旁邊的浙江大學太強大了,其他院校無論生源、辦學實力,還是聲譽、影響力,和浙大相差的都不是一星半點。
在浙江大學這棵超級一流的大樹下,浙江其他院校統統都成了二流。有時候不是你不好,有浙大這樣的巨無霸襯托得你矮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一直在努力,從未被想起
國內的外語類高校,除了當之無愧的前兩把交椅--北外和上外,也就得數廣外了。
坐落在一線城市廣州,身兼外語和經貿兩大熱門專業,廣外的實力在錄取分數和畢業生就業上體現得非常直觀。但是在國家工程面前,它卻始終鮮有地位,無論是多年前的211評選,還是今天的"雙一流大學"工程。
很多廣外學子憑著當初的分數,能選擇一大把211高校,甚至是今天的一流大學。盡管就業前途依舊廣闊,學科建設穩步發展,但缺少國家工程的認可,也是廣外長久以來的一項缺憾。
南方科技大學:星星之火熄了嗎?
南科大最初的改革轟轟烈烈,舉世矚目,一顆新星在深圳徐徐升起。然而短短幾年間,隨著朱清時卸任,改革步伐放緩,名噪一時的南方科技大學所受的關注也越來越少。近兩年深圳市引進了一大批國內名校,南科大還能不能得到原先那么多的支持,也讓人捏一把汗。
這所始終游離在官方標準之外的高校不入"雙一流大學"工程的法眼,并不意外。可是,校徽上依舊是一支燃燒的火炬,但當初那一點改革中國高等教育的星星之火,卻明顯微弱了許多。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辦得最好的大學
絕大多數人聽過廣西師范大學,都是先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開始的。與一般高校出版社熱衷于教材和學術著作的出版不同,這家出版社推出的多個系列,長期以來為中國的文藝青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也讓人記住了這所深居山水的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曾是國立廣西大學的一部分,坐落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桂林。作為一所學科實力不錯的高校,廣西師大不僅在中國語言文學等老牌專業領域多有創新,而且在旅游管理等特色領域也頗有建樹,但遺憾的是卻被它那太過出名的出版社搶了風頭。
西南政法大學:還記得西政現象嗎?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高考恢復,壓抑多年的法學熱情爆發出來,地處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率先而動,延攬了一大批名師和優秀學生。多年之后,從這所山城高校走出來的學生遍布中國法律界,被稱為"西政現象"。
然而,也就在中國大學紛紛合并,擠上211、985工程這班車的時候,西南政法大學卻做出了拒絕與同城的重慶大學合并的決定,沒有成為綜合大學的一部分。時過境遷,在211工程中沒有收獲的西南政法大學同樣被"雙一流大學"拒之門外。
盡管法學依舊強勁,但今日中國最優秀的法學學科和就業崗位,無疑都集中在了北上廣深這樣的大都市,西政的時代似乎一去不復返了。但無論如何,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學,依舊是一所被低估了的好學校。
蘭州交通大學:被遺忘的交通大學
身處西北的高校,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里,常常有大漠黃沙、英雄遲暮的悲壯,尤其對于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這樣不錯的高校而言,這種江河日下的悲壯感更甚。
蘭州交通大學發端于當初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的部分科系合并西遷,說起來也具備純正的交通大學血統。可就在幾所交大大放異彩的今天,蘭州交大卻逐漸和蘭州這所城市一起走向默默無聞的境地。
一流大學的遺珠或許不止以上十所,沒入選的肯定各有各的不服。至于一流大學后面跟著的一流學科名單,牽連著更加復雜的關系,也留下了更大的討論空間。
二、"雙一流"建設學科遺珠榜
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
南開大學有五個學科入選,其中一個為統計學。2011年國務院學位辦將統計學提升為一級學科,2013年南開大學便成立了統計研究院。近幾年大數據研究成了當紅炸子雞,南開大學統計學科此次入選,恐怕也占了風氣之先。
然而,南開大學另一個歷史更悠久的學科--經濟學科,全部沒有入選。南開大學是中國經濟學的發源地,建校不久就開始培養經濟學研究生,絕對有底氣喊出"建設世界一流經濟學科"的口號。
根據2015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學科轉載位列第1名,綜合指數位列第1名。作為國內最較好的經濟學科,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科竟然落選,到底是誰的問題?
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文藝學(二級學科)
山東大學以"文史見長"著稱,但它入選"雙一流"名單的學科卻只有數學和化學,不知這算不算"校恥"?
在大師輩出的二十世紀,山東大學在文史哲領域的實力不輸于北大。不用多提楊振聲、聞一多、梁實秋、王統照、蕭滌非、趙儷生等教授的學術貢獻,光是一份《文史哲》雜志,就足以證明山東大學的學術地位。幾乎所有文史哲大家,都在《文史哲》雜志發表過論著。山東大學不但出學術,還提供了學術平臺和學術標準。
同時,山東大學也是中國現代文藝批評的奠基者。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聞一多、沈從文、洪深等學者就在山東大學開講"近代文藝批評"課程。新世紀以來,周來祥的文藝美學、曾繁仁的西方美學、盛寧的美國文論等杰出研究,將山東大學打造成了中國文藝美學的重鎮。
選"雙一流"學科,既沒有看到一所大學的歷史傳統,也忽視它的特色學科在當下中國大學中的地位,如何能夠說服人?
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
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都入選了,卻沒有復旦大學的份兒。其他新聞傳播領域的強校如武漢大學、華中科大(順帶一提,近日在公關領域對戰薛之謙大獲全勝的李雨桐女士就是華中科大新聞系的畢業生)、清華大學,也統統名落孫山。
復旦的新聞傳播學有多厲害?論歷史,復旦大學1929年便創辦了新聞學系;論學術力量,復旦大學的師資和學術成果敢說全國第二,便沒有學校敢說第一;論人才培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素有"記者搖籃"之稱。
都說新聞行業衰落了,可新聞傳播正在跟著互聯網的膨脹而飛速發展,如果中國大學的新聞學院普遍得不到重視,那以后靠誰來做傳播呢?只有人大、中傳兩所高校摘桂,誰說不是缺乏遠見?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一級學科)
華東師大的文史哲向來是強項,在八九十年代,其中文系就是中國文學批評的絕對中心。即使2000年后,華東師大的中文系開始衰落,它也仍然是國內最好的中文系之一。而近十年來,華東師大的中國史學科,風頭之勁一如當年的中文系。
想當年,華東師大在中國史領域和華中師大勢均力敵,華東師大陳旭麓和華中師大章開沅,兩位史學大師并駕齊驅,平分秋色。如今華東師大已經全面超越華中師大,在近現代史領域建樹尤多。茅海建的近代史研究、楊奎松的現代史研究、沈志華的蘇聯檔案研究、許紀霖的思想史研究,都是極具開拓性的學術研究。
如果沒有華東師大的中國史研究,中國近現代的許多問題可能仍然迷霧重重,至少我們不會那么快就看到歷史的本相。
浙江大學:應用心理學(心理學之二級學科)
1998年,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老浙江大學四校合并,組成了今日的浙江大學。在這個名單中,農學學科和醫學學科都有所斬獲,唯獨杭州大學帶回來的人文學科,無一中選。無論"雙一流"是根據學術還是政策來考慮,浙江大學都辜負了杭州大學當年的回歸。
在詩詞學和敦煌學領域,杭州大學有夏承燾、蔣伯潛、姜亮夫、蔣禮鴻、盛靜霞等大學者坐鎮,實力強大。如果說這一塊還有很多強敵,那么起源于浙大、發揚光大于杭大的應用心理學,絕對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學科。
當其他高校的心理學專業還在搞理論研究的時候,杭大心理系在陳立教授的帶領下,開創了一個跟北大、北師大完全不一樣的應用心理學方向--工業心理學。這個學科包括了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等專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北大和北師大的心理學都上榜了,浙江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卻沒有一席之地,絕對是浙江大學的一大損失。
廈門大學:工商管理(會計學),一級學科
廈門大學此次入選的學科是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和統計學。總算把廈門大學的招牌專業統計學算進去了,要知道,廈門大學統計系的錢伯海教授主持開創了中國的國民經濟學、國民經濟統計學、企業經濟統計學等宏觀經濟學科,我們如今看到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都有錢伯海和廈門大學統計系的功勞。
遺憾的是,廈門大學同樣重要的工商管理學科,竟然漏了!工商管理學科得以入選的高校是人大、清華、中大和西安交大,如果問一問這四個學校的學科負責人,他們恐怕都會覺得莫名其妙:連我們都入選了,廈大為什么不行?
廈門大學是中國第一所提供會計博士學位的院校。更重要的是,廈大有葛家澍這座大山。1978年,葛家澍教授率先為"借貸記賬法"正名,全面介紹和引進了現代會計理論,為中國建立了一個能夠和世界接軌的會計體系,對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每個月都能領到一筆工資,你就應該感謝葛家澍和廈門大學的會計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教育學之二級學科)
華科最知名的當然是工科。鮮為人知的是,華科在高等教育領域,完全有資本拋開國內一大批普通師范院校。
1979年,教育學家朱九思在華中工學院(華科前身)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組,次年創辦《高等教育研究》雜志。這是一本面向國內外發行的雜志,在高校改革歷史上起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在當時的全國高校里,除了華中工學院的朱九思,就只有廈門大學在潘懋元副校長的帶領下開創了高等教育學科。
有句話說,在八九十年代的高校改革中,武漢大學的劉道玉校長在實踐,而華中工學院的朱九思提供理論。這些前輩已經功成身退了,但他們給華科留下了全國最好的學術梯隊。如今中國高校改革又走到了瓶頸階段,亟需繼續進行理論建設和改革實踐,怎能把中國最好的高等教育學科漏掉?
武漢大學:水利工程(一級學科)
武大校園最美的地方,除了那條知名的櫻花大道外,應該就數東湖邊上的水利水電學院。
在水利工程領域,最厲害的高校有三所:一個是擁有張光斗、黃萬里、潘家錚等水利學家的清華大學,一個是從中央大學分出來的河海大學,還有一個就是武漢大學。1952年,武漢大學將水利工程這個優勢學科分離出去,無疑是武漢大學最大的遺憾之一。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并入武漢大學后,中國的水利水電事業進入了建設與環保并重的新階段,而中國水域出現的新問題,也迫切需要水利工程學科提供解決思路。長江始終是中國水利研究的重要基地,武漢大學同時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何以把"雙一流"建設學科給了清華大學和河海大學,卻忘了武大?
中山大學:人類學(二級學科)、人文地理學(二級學科)
中山大學太低調了,低調到很多人驚訝于中山大學竟然不是在中山,也不是在南京。
中大只有哲學一個人文學科進了大名單,它在全國高校中獨領風騷的人類學和人文地理學都落選了。這些學科無疑都很冷門,但是從長遠意義以及當下博物學越來越熱的潮流來看,人類學和人文地理學將會越來越重要,也會越來越受到歡迎。
想徹底解決哲學上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們都得從事人類學和地理學的研究。如果人類學科和地理學科能夠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學科,對中國的社會建設和人類的文明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一級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筑學院,前身華南工學院,是"建筑老八校"之一,但此次建筑學獲入選的高校只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
近十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在公共建筑上的成就巨大,南派建筑學為中國建筑注入了一抹新銳的色彩。2008奧運會摔跤比賽館(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北工大體育館、天津博物館、上海錢學森圖書館、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等建筑或建筑群,都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的作品。
以上是研線網小編整理的“2020考研常識:“雙一流”之外的入流高校"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考研常識,盡在研線網“報考指南”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