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19考研的學生開始進入備考準備階段,很多學生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二本或是三本院校,考研考985高校,難度大不大?會不會有歧視?
一、備考初期,不要被數據所影響
很多同學可能在備考之初也了解了一些高校的分數線、報名人數、錄取人數等數據,可能會覺得很高就不敢報考心儀的學校了。就算暫定了院校,復習中也會反復糾結,懷疑,以至于影響了自己的復習。
這里我要說的是,報錄比其實嚴格說來并不是一個準確數據,每年報名之后不去考、打醬油的有很多,而這些人數都統計到報錄比數據里面去了。確實有些院校專業的難度真的很大,報的人太多,但這不是意味著你沒機會。
至于分數線,你真的很了解嗎?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英語考不了60,政治考不了70?事實上,考到這個分數的太多了。千萬不要在付出努力之前給自己下定論!每年都這么多的二、三本、專科學校的同學考上了985高校。考研中的自信是來自于你的努力,絕對的努力,而不是你二本或者三本。你越是一開始給自己貼身份標簽,就會越陷入疑慮、越沒自信。
所以備考初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里,不要被所謂的數據嚇到嘍!
二、不要擔心復試會被歧視
很多同學可能考研之初就多方打聽,也常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學長、學姐考了370、380多分,結果還是被刷了。于是大家就說這個學校歧視二、三本學校的學生。也導致很多同學報名之前要打聽一下目標院校的”公平性“。
這種情況確實每年都會發生,但是,請理性判斷,你要去了解她真正被刷的原因。往往被刷并不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復試時老師問的問題并沒有很好的回答,英語聽力、口語表現不佳等等因素,千萬不要輕信把原因歸咎于“歧視2/3本”的言論。
但是,也希望你了解,同樣分數、條件的考生,導師當然會更愿意選擇本科更好的考生。這個也屬于人之常情,不過并不是歧視。所以與其糾結歧不歧視,不如努力超越那些M校學生,讓老師覺得你才是她想要的人才!
說實話,二、三本的學生可能確實在學術基礎上存在一些劣勢。但這是可以彌補的,這就需要你多看多聽多想,多準備一些。你多去了解下目前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導師們在哪些方向做得比較靠前,他發了哪些好文章,等等。這些資料網上都能找得到的,就怕你不去做,老師問了之后不知道,那老師當然會覺得你不行了。
最后,我想告訴你,每年都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同學考上了M校,不要在自己沒付出努力之前下定論,你的旅程才剛剛開始!